高科技企业迸发创新活力
中国高科技企业持续积淀的创新能力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从传统产业到未来产业,从“独角兽”到“小巨人”,从老工业基地到高新产业聚集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创新驱动之下开创出新领域、探索出新路径、迸发出新活力,汇聚而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2年12月9日,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黄海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十四星”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D47-50星等1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新华社发(郭厚泽 摄)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批高科技企业正铆足干劲,在新年拼经济、赶订单。解读这些企业的新年“小目标”,不难发现重视创新、重视人才、重视市场是其快速发展的成功密码。
从0到78颗卫星,从名不见经传到一张响亮的吉林名片……8年来,“吉林一号”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7次发射成功,将48颗“吉林一号”卫星送入轨道,这是研发运营“吉林一号”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光卫星”)自2022年初以来递交的完美答卷。
长光卫星于2014年末成立,是一家十分年轻的高科技企业。回顾8年多来的成长,长光卫星党委书记贾宏光认为,企业快速发展的秘诀,离不开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及重视创新三方面。
自公司成立以来,长光卫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研产学并举发展理念,累计研发投入经费超过10亿元。随着技术不断更迭,新成果不断涌现。贾宏光介绍,起初卫星采取的是“星载一体化”的模式,跳出以平台为核心的传统理念,根据光学相机去设计配套平台。当时这已经是比较前沿的理念,但公司没有止步于此,于2019年突破“载荷平台相融合”设计技术,大幅减少平台结构,软硬件高度集成。空间节省后,高分03星“体重”降至40公斤级,重量只有初代卫星的十分之一,分辨率依旧保持在0.75米的高水平。
每年招聘季,“长光卫星发车了”的新闻总能上热搜。长光卫星深知人才是创新的基石,不断以多种方式激励员工创新,定期召开创意评审会,对员工提交的新创意进行评估,一旦通过将给予资金支持。“舞台很大,只要敢想敢拼。”在卫星运管技术研究室工作的李峰说。在多元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下,当前公司已经拥有600多名员工,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85%,为公司的科研攻关、生产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储足动能。
让卫星走进千家万户,是这家企业的新年愿望。随着卫星星座不断扩大规模,企业当前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拓展应用领域上。举办首届“遥感·创新大会”、开办遥感开发者培训班……“遥感卫星的应用领域是前景广阔的蓝海。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挖掘更多创新业态,让普通百姓享受更多卫星提供的便捷服务。”贾宏光说。
在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捷翼科技”)的工厂里,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有条不紊地操作,机械臂按指令完成动作,呈现出火热的生产场景。
前不久,这家企业在国内知名风险投资平台创投名堂发布的《创投名堂“成长独角兽”榜单(2022)》中,以90亿元估值位列独角兽企业榜单第59位,是153家上榜企业中唯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成为榜单内东北地区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记者采访中发现,重视市场、在传统产业中突破创新,是这家企业的成功密码之一。
捷翼科技CEO王超说,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全国数以千万计,想要突出重围就要有“撒手锏”,但企业在技术创新时并非闭门造车,而是非常关注市场前瞻。2015年,在业界普遍对新能源汽车持怀疑态度之时,捷翼科技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十分看好新能源汽车,毅然选择进入该领域。以新能源汽车高压电连接技术与充放电技术为主要技术攻关,捷翼科技在全国范围内最先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铝线束代替传统铜线束的技术方案,最先推出了全球适配的充放电技术总成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在宝马、奥迪、哪吒、比亚迪等客户的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客户高度认可,借此获得铝线束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二的突破,成为行业新秀。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市场上对降造成本和提升续航里程的技术十分渴求,对此捷翼科技围绕轻量化电连接、快速充电、高速放电技术产品进行研发。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开拓市场,捷翼科技从最初的“小作坊”规模,发展到现在产品已覆盖全国超过九成地区、出口至全球78个国家及地区。
“企业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在新能源细分领域将配件做精做细。”王超说,2023年,公司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继续重点发展新能源充放电系统、整车高压连接系统、整车高低压配电系统,让核心专利数量继续增加。
1月末,首款国产带状疱疹疫苗获批上市引发广泛关注。这款疫苗由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下称“百克生物”)研发,适用于40岁及以上人群。而在此之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两款带状疱疹疫苗上市,国内市面上只有一款外国公司的产品,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并发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令患者疼痛难忍。专家表示,带状疱疹的发病人群近年来逐渐趋向年轻化,此次国产带状疱疹疫苗获批,不仅丰富了接种选择,还将接种年龄进一步放宽,有利于疾病防控。
从市场占有率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到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发、国内独家经鼻喷接种的流感减毒活疫苗,再到此次获批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厚积薄发是百克生物研发产品的鲜明特点。这家成立于2004年、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已经形成4个疫苗产品获批上市、10多个在研新型疫苗和升级换代产品持续推进、后续阶梯式产品储备丰富的发展战略布局。
“百克生物是靠研发起家的,一直致力于生物疫苗及生物药物研发和产业化研究,始终把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在10%以上,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百克生物创始人、总经理孔维说。
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孔维表示,在民众疫苗使用安全意识增强、国内疫苗产品研发和生产水平提高以及国家有利政策等因素的促进下,我国疫苗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公司的研发、投产项目将紧盯国家战略需要和市场需求,注重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统一,围绕现有疫苗的升级换代、填补国内疫苗领域空白、新型疫苗研发三个方向不断完善布局。”孔维说。
据介绍,百克生物正研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三组分)联合疫苗、佐剂流感疫苗、全人源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全人源抗破伤风毒素抗体等多款用于传染病防控的疫苗和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产品。
“百克生物是一家以创新为基础的企业,尽管研发过程艰辛,但仍会坚持研发满足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品,通过加快创新产品研发进度,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和人民健康做出贡献。”孔维说。(记者 孟含琪 王晓林 魏蒙 长春报道)
抓研发、促生产、拓市场……记者近日走访成都市多家创新型企业时看到,在创新驱动、市场向好、政策护航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不少企业实现订单“开门红”,开年即“加速跑”,“拼”“忙”成了不少企业负责人的开年关键词。
技术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智能化设备,每天有约3万台网通产品下线出货……近日,在位于成都市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的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称“微网优联”)1.2万平方米的5G智慧工厂内,记者看到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
“今年我们大年初六就开工了,为了赶订单,周末只停产休息一天。”微网优联副总经理黄春生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市场持续向好,特别是来自海外订单的增长尤为明显,几乎是翻番的状态,“最近,平均每天有三个客户来工厂谈合作,订单已经排到了3月中旬。”
为了增强创新动力,微网优联600余名员工中有200余名是研发人才,拥有150项专利发明以及资质证书。今年随着二期新工厂的投产,公司计划再招聘150余名技术人才。
“我们今年6月份即将投产的二期工厂将更加智慧化,随时对生产流程进行数据分析,实施更优化生产,设计规划日产能最高可达30万台。”黄春生说,今年是冲刺年,公司计划全面拓展市场,海外员工的数量也计划扩充到原来的6倍。
在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卡诺普”)3.5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内,一排排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手臂正灵活地上下翻转,进行出厂前的测试。测试通过后,它们将很快被交付给客户,应用在喷涂、焊接、搬运、抛光打磨等多个领域。
“我们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3月份了,尤其是来自东南亚等地的海外订单正在稳步增长。”卡诺普副总经理邓世海说,去年公司根据客户需要,研发了十几款机器人新品,产品远销德国、意大利、泰国等20多个国家,海外市场销售占比约20%。今年卡诺普还将有20多款新机器人面世,开拓汽车整机、光伏、电子等新市场。
“满足中小制造企业的需求是我们重要的市场方向。”邓世海说,卡诺普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目前建有四川省技术中心1个,参与5项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制定。靠着良好的品质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其产品销量每年呈几何倍数增长。
1月30日,成都高新区企业沃飞长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称“沃飞长空”)的飞行汽车完成兔年第一飞。本次飞行也标志着该公司自主研发的AE200 X01系列飞行汽车的试飞验证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飞行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交汇点。”沃飞长空市场总监费岚介绍,AE200是一款垂直起降的载人航空器,机身采用复合材料,动力来源为锂电池,机翼翼展长达14.5米,高度和长度分别为3.5米、9.5米,座舱可搭载4名乘客和1名驾驶员。
在机翼辅助下,该航空器可以在300米至1000米低空,以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飞行200公里至300公里,用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进行城市群内的城际出行。
“飞行汽车离‘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不短的距离,后续我们还将开展多项复杂的技术研发和试飞实验。”费岚介绍,作为一家聚焦“未来产业”的创新型企业,公司与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公司许多人才也是从航空业转型而来。
除了飞行汽车,工业无人机也是该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春节以后,工业无人机的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率超200%。”费岚说,近年来,公司聚焦不同使用场景,研发出多款无人机,在去年的“9·5”泸定地震中,沃飞长空XC-25双头龙无人机迅速反应,在震中上空巡航获取道路和建筑物损毁情况,协助抗震救灾。“我们最新的一款150公斤级、续航12个小时的工业无人机已于近期上市,近日正在海外航展参展。”
成都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1.14万家,同比增长44%。成都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成都市现有20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成都聚焦创新发展,从政策支持、培育引导、建设创新生态圈等多方面发力,促进企业发展。开年以来,成都又出台“实体经济十条”等政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体经济十条’里促进链主企业发展以及人才支持、资金支持等政策对我们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邓世海告诉记者,作为从大学生创业园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在卡诺普11年的发展历程中,政策的护航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2019年,卡诺普申请到1000万元成都市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的“科创贷”,缓解了资金压力。2019年起,成华区为卡诺普提供了3年的租金补贴,还为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税务、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免费培训。2021年,卡诺普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卡诺普所在的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正在加快产业生态圈的建设。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军说,功能区现已聚集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60多家,包括卡诺普、埃斯顿、成焊宝玛等链主企业。“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机器人产业向服务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新领域拓展,同时,成立产业基金,打造‘院士工作站’,助力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起来。”
在成都高新区,“创新驱动”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2022年,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008家、创历史新高,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实现三年翻番、累计达4320家、创历史新高。成都高新区现已汇聚各类人才超75万人,平均每年新增从业人员超10万人、吸引青年本科人才落户近5万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10万家,一批有优势有潜力的企业正在这里快速成长。(记者 李倩薇 成都报道)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传统能源省份山西在转型发展的大浪潮中,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星火燎原之势成长为黄土地上的新生力量,为经济发展注入信心。
仿人手擦拭、仿人嘴哈气、仿手臂摆动……在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嘉世达”)的生产车间,数千台“人性化”擦窗机器人正在被组装、调试,等待发往国外。
擦窗是一件小事,但嘉世达把这件小事做成了大产业。“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还原人手擦窗户的清洁度,赋予机器人更多的拟人化智能能力,目前有上万台来自日本、韩国的订单正在加紧生产。”嘉世达董事长牛立群说。
嘉世达是一家以智能家用清洁机器人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营的擦窗机器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品销往全世界40多个国家。2023年1月份,嘉世达出口额同比增长200%,小小机器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快速发展源于核心技术的掌握,嘉世达生产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全部是自主研发,并且克服了传统擦窗机器人抓贴性差、擦拭效率低等问题。
生产车间内,近百名产业工人正在将零部件一个个组装、测试。公司技术副总孙晓普介绍,正在生产的“圆形擦窗机器人”是原创产品,也是热销产品,“不断了解用户痛点,并且通过新技术解决痛点,智能家用机器人正在快速进入千家万户。”
港珠澳大桥的“防风墙”、京沪高铁的降噪屏……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尚风科技”)为全国50%以上的铁路提供了噪声治理服务,是我国风危害治理行业的领军企业,并被山西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列为山西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记者在尚风科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生产车间看到,产业工人通过计算数控流程精密化生产,对钢板进行裁切、冲孔、折弯等步骤,对产品进行喷涂、焊接,各个工种的工人都在有序进行着生产操作。
践行“双碳”理念,并把它做成产品,尚风科技生产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挡风抑尘墙等产品为环境降碳提供了方向。
目前,尚风科技已拥有300多项知识产权,其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建成的屋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可达500万度。园区建筑还利用了特殊的通风系统实现建筑温度调控,并且配备了零碳管理系统,帮助企业更好地监测用电情况。“我们的产业园聚集了双碳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以硬件智能化全方位支持园区内中小企业成长。”尚风科技总经理孙红霞说。(记者 王劲玉 柴婷 太原报道)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科技新闻网5月30日讯(王慧兰)肖文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智库首批入库专家兼审核委员会委员,大地构造学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重视环境变迁带来的挑战2021年11月3日,在“2021韧性城市国际研讨会暨第21届中英环境与资源协会年会”上肖文交院士表示,“韧性城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环境变迁
中国主要重点新闻网站,依托新华社遍布全球的采编网络,记者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方频道分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每天24小时同时使用6种语言滚动发稿,权威、准确、及时播发国内外重要新闻和重大突发事件,受众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论坛是全球知名的中文论坛。bobty体育bobty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