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为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长虹在接受江门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市科技局将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推进“科技引领”工程,为我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更高水平的科技强市作出贡献。
刘长虹: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准科技工作的政治方向,不断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科技创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强化全员学习培训。市科技局将落实学习方案,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动员全市科技系统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学思践悟学,大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做到多层次全覆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三是找准工作切入点,谋划制定务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刘长虹:2022年市科技局全力推进“科技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一是区域战略科技力量取得新突破。江门中微子实验室进展顺利,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2023年建成运行。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获省科技厅1000万元资金支持,实验室已吸引了大批科研机构、企业加盟,组建了100多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已形成一批科研成果,二氧化碳农业大规模利用等项目已与我市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市域社会智慧治理“两中心一基地”已显成效,bobty体育争取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落地江门,获国家科技资金1600万元,引进24家企业和机构,成功研发单兵装备“信息服务仪”,探索形成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江门样板”。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一院+多中心”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全市6个县(市、bobty体育区)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解决100多个技术难题。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92.72亿元,增长18%,占GDP比重达2.57%,提升0.12个百分点。全市高企存量超2600家,同比增长超20%。2022年我市高企参与获得广东省科技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三是区域创新环境呈现新气象。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指引。连续十年举办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为2000多家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展示平台和融资渠道,培育了芳源、奇德、优巨等15家上市企业和金种子企业,近4年参赛和获奖量均居广东赛区第三位。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9万人,同比增长11.36%。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当日受理、当日办结”,并实现与居留许可“一窗受理、一并发证”。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再贷款成功落地,撬动贷款30.48亿元,规模全省第三。台山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之一(全省仅2家)。
记者:立足江门实际,市科技局将如何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动江门科技发展相结合,有哪些具体思路与落实举措?
刘长虹:接下来,全市科技部门将全力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努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bobty体育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更高水平的科技强市。
一是持续建设重大科创平台。加快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凝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探索“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模式,推动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和争取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9+N”体系。加速市域社会智慧治理“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推动创建省级创新平台。推进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一院+多中心”服务网络构建。
二是持续提升产业创新整体效能。实施科技产业“十百千万”行动,围绕我市核心战略性产业集群和15条重点产业链创新需求,实施“揭榜挂帅”制,形成一批创新联合体,组建10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100家高企“创新标兵”遴选,制作企业创新画像,“一企一策”精准赋能;实施科技特派员倍增计划,3年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为企业解决超1000个技术难题;出台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大力引育海内外科研人员,3年新增10000名科技人才,推动10000家创新主体创新发展。
三是持续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深化与香港科技大学等港澳地区高校合作,推动建设粤港联合实验室。深入实施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提高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比例,培养一批“金种子”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