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用科技动态(第二期)
全球信用科技动态(第二期).pdf点击此处登录后可以在线阅读或下载报告
在本期的全球信用科技动态中,国内的个人征信是焦点。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开始关注新一波个人征信牌照的发放,对于未来征信产业链的完善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充满期待,中金研究率先发布了第一份行业研究报告《美国个人征信:信息共享生态的建设之路》,对美国征信机构的共享生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征信监管的角度,央行发布了13家网络平台的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全面“断直连”的通知,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合规成本的提高,个人数据保护监管的加强,涉及多方利益,甚至未来会影响消费金融的生态和征信业的格局,以及今后数字经济的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个人数据保护和应用创新方面的博弈将是现在和未来的主题。
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在逐步推进。银保监会等多部委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政府部门助力解决征信的老大难问题,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从地方层面,深圳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积极推进《个人破产法》的实施和《深圳经济特区数据保护条例》的发布。
从国内到国外,绿色信用评价逐渐成为热点:国内,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国外,全球知名评级公司穆迪近日向市场推出一款“同类首创”的ESG 预测评分工具ESG Score Predictor。
国内信用评级一直深受诟病,信用评级技术的重塑也迫在眉睫,大连理工大学的迟国泰教授发布了两份重磅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信用指数构建与预测》。迟教授和其团队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多年来致力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前沿研究,同时培养该领域的数十名博士。
隐私计算技术日益成为信用科技的重点。本期动态介绍了两篇相关文章:《数据安全法对于中国征信业的影响》和《多方计算在个人征信领域的应用》。
消费金融和征信监管是个难题,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财富管理50人论坛课题组花了大量心血对《美国联邦消费者金融法》进行了编译,该内容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FTC)发布的《2020年隐私和数据安全报告》也可提供对个人数据和个人征信监管的参考。
金融科技方面,国内金融资深专家张化桥最近出版了《金融科技乱象》一书,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P2P乱象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陈嘉禾先生对此书的书评也颇有深意。同时本期动态发布了两份金融科技研究报告《以人为本的个人数据管理和处理的创新模式》和《基于金融网络分析的监管科技研究》,分别对个人数据应用和监管科技的前沿应用进行介绍。
信用服务市场是信用科技应用的场景。信贷市场方面,上半年银行业不良资产达3.5万亿,年内不良还会上升。信用债法方面,上半年信用债违约金额近千亿,而房地产行业居首。信用保险方面,商务部发布《“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要求巩固提升出口信用险的作用,作为重要的信用服务基础设施,2021年前六个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达3981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22.6%;服务企业超过14.2万家,增长12.7%;向客户支付赔款6.3亿美元。据知名全球企业征信公司科法斯发布的《2021年中国企业付款调查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的企业债券违约和企业破产将增加。
消费金融方面,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美国人又开始“借钱”了,消费信贷创纪录新高。美国富国银行宣布终止个人循环贷款业务(Personal Lines of Credit),这会对消费者的信用评分产生影响。关于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显示,信用卡投诉占比过半,值得关注。
机构动态方面,一些财经重要媒体都在报道FICO在美国信用评分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本期动态也将根据其2020年报对作为最知名的信用科技公司之一的FICO进行简析(关于FICO和其它几大全球征信机构的专题研究报告将陆续推出)。韩国最大个人征信机构NICE获得MyData特许经营牌照,深耕数据经济。
个人数据经济是《全球信用科技动态》密切跟踪的热点内容。本人数据管理(My Data)继续引起业界和研究人士关注。韩国多家金融机构进入My Data领域。国内7月份两份关于My Data的报告发布,出了上述的《以人为本的个人数据管理和处理的创新模式》,国内的互联网银行也发布了《韩国My Data模式介绍及借鉴》。
I 国内信用动态一、个人征信|央行要求大型网络平台的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全面“断直连”2021年7月7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给网络平台机构下发通知,要求网络平台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据了解,按照自查整改工作安排,各机构已于6月30日前完成初步整改方案。不过,在审查中,监管发现各机构整改方案中仍普遍存在直接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况。按照个人征信业务整改工作要求,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须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全面“断直连”。近年来,大型互联网企业生态下的金融平台凭借在客户和风控上的绝对优势,加强与传统商业银行和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由商业银行提供资本金,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客户和风控的联合贷、助贷模式成为主流。在此过程中,部分中小银行选择依赖科技企业的数据及风控模型,甚至有银行将关键风控环节外包,地方性金融风险开始积累。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监管不断加码,要求商业银行强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独立开展互联网贷款风险管理,自主完成对贷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控环节,严禁将关键环节外包。此次监管在个人信息上要求互联网平台和金融机构“断直联”,对联合贷、助贷模式也将产生直接影响。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要求网络平台机构按照上述要求,重新修改完善个人征信业务整改报告,增加整改后“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流程图及文字说明,详细描述各业务环节的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主体、信息流和资金流流向等。2021年7月30日,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广泛征求意见,下半年推动出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加强个人数据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专家评论: 个人信息监管趋严是趋势,但是配套的基础设施、法治环境、数据确权和数字经济应用创新等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未来的监管趋势为:导流的就导流,征信的就征信,放贷的就放贷,都要持牌合法经营。这样就合规透明,边界清晰,风险可防范。由于之前行业粗放发展,行业边界模糊,本次监管政策出台会有比较大的冲击,同时相应的问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环境,应用创新等也会随之出现。监管和行业的博弈会继续下去,一些落地实施会带来很多挑战。资料来源:二、信用体系|银保监会等多部委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日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金融子市场支农作用有效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融资状况持续改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目前银保监会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银行机构主动进村上门,为有需求的农户和当前融资难反映较为突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力争在2023年底前实现基本全覆盖。资料来源:三、地方动态|《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实施“第一案”&《深圳经济特区数据保护条例》颁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19日中午将裁定书送到了市民梁文锦的手上,他的个人破产重整计划得到了批准——这是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自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的“第一案”。 “个人破产第一案是我国破产制度的标志性事件。”中国人民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秘书长徐阳光说,长期以来,我国破产相关法律只涉及企业破产内容,深圳在个人破产领域的先行先试具有开创意义,为填补我国自然人破产法律制度的空白迈出了关键一步。深圳落实综合改革试点又一成果落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条例》坚持个人信息保护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重,对市民深恶痛绝的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收集任性、强制个性化广告推荐等问题说“不”,并给予重罚资料来源:《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资料来源:《深圳经济特区数据保护条例》四、信用体系|中办国办:加强资本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资本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三方面要求:夯实资本市场诚信建设制度基础,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强化资本市场诚信监管。资料来源:五、普惠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内容包括:从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持续优化银行内部政策安排、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切实提升贷款定价能力、着力完善融资服务和配套机制等方面,对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优化对个体工商户的信贷产品服务,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创新特色信贷产品,开发并持续完善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贷款产品,提升用款便利度,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综合财务成本。依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提升贷款差异化、精细化定价水平,强化负债成本管控能力。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建立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进一步优化融资环境评价体系,持续改善地方融资环境。资料来源:六、绿色信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为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文)等文件精神,优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并做好评价工作,积极探索拓展评价结果应用,着力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资料来源:七、资本市场|中金公司发布征信研究报告,个人征信再度引起资本市场关注中金公司研究人员于2021年7月22 日发布《美国个人征信:信息共享生态的建设之路》,主要的观点:蓬勃的信用需求以及信贷机构决策效率不足,催生信息“共享生态”。 “共享生态”下各参与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机构则聚焦于行为监管。征信机构扮演“信息中介”的角色,实现数据收集、处理及输出流程标准化。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信息准确性以及公平性、赋予公众提出异议的权利。专家点评:这是包括投行机构在内的市场化机构,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个人征信的第一份行业报告,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个人征信的关注。资本市场的逐利性特点让其对于商业机会非常敏感。的确个人征信市场近期内将迎来一些新的变化,但是个人征信的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大投入、长周期、专业性强等的特点,同时顶层设计、个人信息保护和如何释放市场活力等问题仍然不容小窥。资料来源:八、消费者权益|2021年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信用卡占比过半2021年7月12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1年第13号通报《关于2021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公布了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接收并转送的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指出,2021年第一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78414件,环比增长2.9%,工行、农行、招行总量居前三;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季度消费投诉环比减少3%。农村中小机构投诉环比增长最多。个人贷款业务和理财类业务投诉均环比增长超双位数,增幅明显;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环比增长35.1%。《通报》显示,信用卡业务仍是银行业投诉的“重灾区”,有关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投诉总量比例超过一半(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2315件)。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前两位。股份制商业银行收到的投诉占投诉总量的41.6%,其中,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的投诉量分列前三位。业内人士认为,个人贷款业务投诉激增,或与贷款捆绑保险销售有一定关系。信用卡由于持卡人基数大,投诉量大对应也比较大。随着对消费信贷资金监管力度的加强,防止违规向楼市等领域“输血”,信用卡严管趋势明显。相关行业人士表示,信用卡成为客户投诉重灾区,与信用卡用户基数大,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次更多有一定关系。“信用卡早期跑马圈地式的发展不仅引发了“卡主消费被分期”等多种乱象,也隐藏着居民杠杆率过高、信用卡过度授信等风险。在银行信用卡发卡圈地的狂欢中,银行环节问题也不少,如授信随意、发卡对象混乱、收费陷阱、刷卡超限不提醒、只宣传好处等等。”经济学者莫开伟表示,强监管是整治信用卡市场乱象有效药方。专家评论(董峥老师):《关于2021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2315件,环比减少5.2%,占投诉总量的54.0%。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猛发展,各种类型的客户也是林林总总,甚至是参差不齐,每个人对信用卡业务的认知、需求和目的等也不尽相同。发卡银行在服务方面,面临着众口难调的现实问题,涉及到卡种、额度、权益、分期、还款,以及债务、催收等具体业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授信额度标准不一、发卡客户资质不清、业务章程字小难读、收费标准没有书面、宣传过于扬长避短等。这些问题多年一直伴随信用卡业务,属于客户经常投诉的范畴。尤其近几年,由于信用卡债务问题比较严重,针对信用卡透支逾期等问题引发的降额、封卡、催收,以及征信记录等成为信用卡业务投诉的重灾区。如果由于银行的服务方面出现问题,导致卡民的某些利益受损,向银行甚至更高机构进行投诉,完全是卡民属于正当权利。然而,在信用卡大量投诉中,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的无效投诉,甚至是恶意投诉。一些卡民在用卡过程中,由于自身扭曲的信用卡观,绞尽脑汁地一味追求高品级、高额度、高权益,一旦由于自身用卡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而导致被发卡银行停卡、降额,或者由于银行权益变更,影响到自身权益达不到原有要求,就会进行大量的投诉,同时,社会上还滋生了一群“投诉代理人”群体,以收费的形式,帮助这些卡民“维权”以达到银行提升品级、额度和权益的目的。这两年,由于信用卡债务逾期情况比较严重,很多“卡奴”自己没有任何还款规划,却向银行提出债务挂账停息、修改个人征信记录等无理要求,也滋生了一批“债务处置代理人”,这些人通过自身掌握的信用卡业务能力,通过向发卡银行进行恶意投诉,以达到挂账停息的目的,一方面搅乱了良序社会,另一方面也让这些卡民、“卡奴”在经济上又遭受到一次损失。一些卡民由于心态扭曲,又缺乏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自身的合法权利,将恶意投诉与正当维权混为一谈。由于监管无法区分有效投诉和无效投诉、恶意投诉,只能全部接受并要求发卡银行整改,导致这些无效、恶意投诉的成本很低,也是让这类投诉大行其道。实际上在《通报》中涉及信用卡业务的投诉有4.2万件中,这类无效或者恶意投诉应该占了绝大部分。发卡银行接受投诉的目的在于优化服务,而非消除或者撤销投诉,客户的每一个投诉、建议和意见是企业与客户沟通中难能可贵,保护正当权利和防止滥用权利在制度的设置上应当是平衡的,不能顾此失彼,要将正当维权与恶意投诉区分开来,既要保障消费者合法合理的诉求,更要防止恶意投诉损害相关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资料来源:九、信用保险|商务部发布《“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加强出口信用保险2021年6月30日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在第十二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第二节“强化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中要求“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2021年前六个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3981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22.6%;服务企业超过14.2万家,增长12.7%;向客户支付赔款6.3亿美元。上半年,中国信保支持对“一带一路”沿线年以来,这项数据累计已经超过10000亿美元。专家评论:《规划》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绿色发展等5个方面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推动自贸区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升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水平、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完善商务领域风险防控体系等9个方面重点任务。同时注重可操作性,提出了35项推进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包括15个重要平台和20项重要行动。这些内容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将要开展的主要工作,是商务工作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关于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提供给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有力对冲产品,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未来,建议围绕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内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保障力度,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持续降低费率水平,探索将更多外经贸业务纳入保障范围,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产品,促进外贸持续健康发展。资料来源:十、信贷市场|上半年银行业不良资产达3.5万亿,年内不良还会上升2021年7月14日下午,国新办举行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08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6%,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发言人介绍:“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由于不良贷款暴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未来不良贷款仍然面临上升压力,不良贷款可能进一步增加。”2021年7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上半年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共有公司6686家。贷款余额8865亿元,上半年增加0.25亿元。资料来源:十一、信用债|上半年信用债违约近千亿,房地产行业居首信用债违约态势不减。第一财经根据Wind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信用债违约规模已达985.73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债券逾期本金为913.38亿元,逾期利息为72.35亿元。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违约数据恶化,主要原因在于海航集团、华夏幸福(4.570, -0.09, -1.93%)等几个大的主体的风险暴露,可以说是前期违约风险累积的结果。展望下半年,违约态势可能会延续,且信用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随着债市违约逐步常态化,违约后债券的兑付率也逐年下降。虽然民企仍是违约的主力,但国企违约规模增长较快。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地方国企违约债券余额合计364.11亿元,约为去年全年地方国企债券违约金额的79%,持续冲击“国企信仰”。有分析称,信用债违约已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弱资质国企将成为打破刚兑的突破口;二是尾部地产公司将加速市场化出清。资料来源:II 专业信用研究一、信用评级技术|迟国泰:《中国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信用指数构建与预测》摘要: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创立30周年,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突破4000家,总市值近80万亿元。随着证券法修订案的实施、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推行、退市制度的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机遇与风险并存。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最优指标组合的遴选来揭示影响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计算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的平均信用得分,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来揭示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信用特征差异。《中国上市公司信用指数构建与预测》计算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的信用得分,构建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的信用指数,通过分析和预测上市公司信用指数变化,为股票债券的投资提供信用风险参考以及为金融监管当局提供监管参考。两份报告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的微观信用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71731003)”和面上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违约预警研究:基于参数优化的视角(72071026)”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组长迟国泰教授为大连理工大学金融风险与系统评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周颖、董冰洁、柏凤山、李存。资料来源:交流合作:二、监管经验|财富管理50人论坛:《美国联邦消费者金融法》编译摘要: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发布了《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研究》课题报告,该课题由论坛学术总顾问吴晓灵牵头,主要对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发展和未来监管进行研究。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研究素材,其中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于2021年1月发布的《联邦消费者金融法报告》对课题组相关研究起到重要参考作用。为了让业界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课题报告,也为了让大家了解美国是如何从消费者保护视角来审视现有法律制度,以及下一步美国相关政策可能的完善方向,该课题组获得CFPB的授权,将对此报告进行连载发布。CFPB局长Kathleen L. Kraninger女士在总监寄语环节将报告的目的定义为“确保‘所有消费者都能进入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场’,并有助于保持‘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公平性、透明度与竞争力’。”报告分两卷,第一卷共13章共48万字,以涉及消费者金融保护的相关金融业态现状分析为主;第二卷共19节共6.5万字,以法律法规完善建议为主。该报告中也有诸多篇幅分析另类数据的价值和如何基于这些数据向消费者提供更有竞争力的金融服务。资料来源:三、隐私计算|多方计算在个人征信领域的应用发表于《征信》2021第5期摘要:利用替代数据刻画企业或个人信用状况,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趋势。但传统的大数据征信基于明文数据计算,容易产生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问题。多方计算技术能够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为大数据征信的数据安全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于征信业的市场化发展意义重大。针对我国个人征信领域存在的痛点问题,提出应用多方计算技术破解我国个人征信数据融合难题的方法,并据此设计个人征信数据融合平台,探索多种业务场景。多方计算技术对于数据的安全融合、大数据征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推进我国个人征信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原作者为:陈琨、王国赛,李艺,胡璇,杨祖艳四、数据安全|李春谊:数据安全法对于中国征信业的影响发表于新浪专栏2021-06-28主要观点:征信业本质上属于数据处理产业;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适用于征信业;信用数据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及交易市场;征信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征信数据来源合规要求;征信数据处理行为合规要求;征信数据出境合规要求。资料来源:(上)(下)五、企业征信|科法斯:2021中国企业付款调查
科法斯《2021中国企业付款调查》数据编撰于2020年第四季度,研究了2020年中国602家企业的付款行为。科法斯《2021年中国企业付款调查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的企业债券违约和企业破产将增加。其中在2020年因疫情积累了较高现金流风险的行业尤为如此。此类行业的超长期逾期付款达到年营业额的10%以上,其中包括67%的建筑企业、62%的能源企业和30%的零售商。科法斯(Compagnie Française dAssurance pour le Commerce Extérieur)是一家在全球运营的法国信用保险公司,为公司提供解决方案,以防止客户在国内和出口市场发生金融违约风险。于2001年正式进入中国,为在华公司提供信用管理服务。资料来源:六、互联网金融|陈嘉禾:哪些金融科技旗号下的勾当刊发于2021年6月7日《经济观察报》观察家 书评
摘要:科技虽然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金融领域,却带来了喜忧参半的结果。张化桥先生的《金融科技乱象》,就对金融科技带来的行业混乱,做了直接而清晰地剖析。而当金融科技泛滥于金融行业的时候,《金融科技乱象》再次告诉人们,并不是所有听起来高深莫测的金融科技,都会给金融这个古老的行业带来益处。当披着科技外衣的金融伎俩充斥行业时,再多的金融科技,也只会给行业和社会带来混乱。P2P这类“披着金融科技外衣,实际是驱逐良币的劣币”的金融乱象,其实在金融行业中经常发生。其实,在金融行业中,科技自有其用。只要不是用在收割缺乏金融学知识的民众身上,或者是用在制造新时代的庞氏骗局上,金融科技的应用仍然大有裨益。在征信系统方面,新的征信系统也让社会的信用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每一笔失信的行为,都会被记录在案、影响以后的经济活动时,整个社会的信用状态必然变得更加完善。而当社会中大多数人都遵守信用时,这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就会提高很多。资料来源:参考资料:张化桥,张杼航 著,《金融科技乱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06-01.七、金融科技|前沿研究报告《以人为本的个人数据管理和处理的创新模式》
由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和金融科技理论与应用研究小组在2021年7月联合发布摘要:英文标题为《MyData – A Nordic Model for human-centered personal data management and processing》翻译为中文《本人数据管理(MyData)一种以人为本的个人数据管理和处理的创新模式》, 该报告介绍了MyData的框架、原理和模型,虽然报告最初撰写于于2014年,但其基本理念对于我们探索个人数据的应用仍然很有价值。这种对于国内来说全新的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个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数据,以人为中心(Human-Centered),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组织和公司为中心。一方面加强数字人权,同时为企业创造新的机会,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更方便地开发个人数据的创新服务。
微众银行研究团队本月也发布了研究报告《韩国My Data模式介绍及借鉴》。相关链接:获取报告内容联系:.cn八、金融科技|前沿研究报告《基于金融网络分析的监管科技研究》由金融科技理论与应用研究小组在2021年7月发布
摘要:关于监管科技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普遍认为可以分为监督科技(监管端监管科技,SupTech),和合规科技(合规端监管科技,CompTech)。监督科技主要被主要被央行、监管机构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机构采用,提高监管有效性,降低监管成本并提高监管有效性。金融网络分析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引起全球学术界和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不仅可用于宏观层面的监管科技领域(例如支付网络分析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而且在微观层面的反洗钱和欺诈分析方面有着多年的实践,特别对于中国特色的企业担保网络分析更是有力的风险决策工具。随着金融系统越来越复杂,金融实体之间的关联越来越重要,金融网络分析将为金融风险分析提供一个广泛应用的新框架。本报告对全球顶尖的监管科技公司FNA(Financial Network Analytics)(一家金融领域的深度技术创业公司)进行应用案例研究。相关链接:获取报告内容联系:III 国际征信观察一、监管经验|FTC发布《2020年隐私和数据安全报告》
摘要: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FTC或委员会)是美国独立的执法机构,负责保护消费者及加强经济各领域的竞争。FTC成立于一个多世纪前,历史上一直努力调整其执法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包括制定隐私和数据安全计划。《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对使用数据对信用、保险资格、就业和筛选租户进行决策的公司提出了要求。FTC已经对100多家违反FCRA的公司进行了调查,并收取了超过650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这些案例有助于确保消费者报告机构遵循合理的程序,以确保消费者的报告信息尽可能准确,从而使消费者能够获得信贷、保险、就业和住房。GLB要求金融机构向客户发送初始和年度隐私通知,并允许他们选择不与非相关的第三方,共享其信息。它还要求金融机构实施合理的安全政策和程序,以保护消费者向其提供的敏感个人信息。自2005年以来,FTC已提起了约35起案件,指控违反了GLB及其实施条例,涉及到数亿消费者的数据安全。FDCPA涵盖了对消费者债务进行收债的第三方收债人。FDCPA解决了滥用、欺诈和不公平的债务催收行为,禁止某些催收策略,并对催收者施加了某些肯定性的法定义务。2020年,FTC处理了六起信用报告和金融隐私案件。(译者:刘笑岑)资料来源:(中文翻译)(英文)二、消费金融|美国富国银行宣布终止个人循环贷款业务(Personal Lines of Credit)美国CNBC报道,美国目前资产值位居第三的富国银行宣布终止开展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富国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为用户提供3000美元至10万美元不等的信用贷款额度,可以循环使用,一般用于偿付信用卡债务、支付房屋装修费用,以及关联支票账户透支费用。根据 CNBC 审查的客户信函,该银行将在未来几周内关闭所有现有的个人信用额度,并且不再提供该产品。循环信用额度通常允许用户借入 3,000 至 100,000 美元,被宣传为一种整合高息信用卡债务、支付房屋装修费用或避免关联支票账户透支费用的方式。富国银行在给客户信函中提示,个人信用额度账户将在60天后关闭,由此可能对客户信用产生影响,富国银行考虑帮助客户找到符合需求的解决方案。但是在关闭后的客户信贷余额将定期按照固定利率的最低额度进行偿付,这部分固定利率也在9.5%到21%范围(应该是根据客户个人情况不同,银行予以的个性化市场利率)。相比而言,个人信用卡业务与个人信用贷款相比,都属于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但是个人信用贷款,多以现金的方式,其金额更高,使用范围更广,当然风险也更大。该银行尚未回复有关客户信用评分为何会受到影响的电子邮件问题。但是,通过减少客户可用的信用额度,关闭可能会提高他们的信用利用率,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分数产生负面影响。资料来源:(中文)三、消费金融|美国人又开始“借钱”了,消费信贷创纪录新高今年以来,美国人的消费信贷正在以创纪录的水平迅速扩张。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消费者信用报告机构Equifax数据,今年一季度消费者对汽车贷款和租赁、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的需求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39%,与2019年同期相比,该数字也上升了11%。Equifax统计的自2010年以来的信用卡发行记录,今年一季度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这与2020年的情况截然不同。当时由于刺激性支票和失业救济金等补贴发放,即使不工作,许多人也完全不必通过信贷去维持生活。另外,居家隔离政策降低了人们在一些诸如汽车、外出就餐的上的消费支出。重新开放的经济、失业救济金等补贴发放政策的逐步取消,都在令美国人的消费和贷款需求增大。Equifax数据显示,今年三月,贷方发放了创纪录的约300万笔汽车贷款和租赁,同比增长53%。三月份新车型的汽车销售额也达到了创纪录的736亿美元,同比增长59%。一些贷方还向信用评级较低的人提供借贷。据Equifax数据,三月份贷方向次级借贷人发放了约140万张信用卡,同比增长28%,较2019年增长25%。此外,三月份约有60.2万笔刺激汽车贷款和租赁发放,同比增长31%。这一次级信贷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17亿美元。Equifax分析咨询高级副总裁Tom Aliff表示:“消费者信贷需求显著增加,人们现在更愿意为一些诸如旅行之类的事情而贷款。”在摩根大通,今年5月的客户信用卡支出较2019年同月增长了17%。该银行联席总裁Gordon Smith在6月份的一次会议上表示,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全年。资料来源:(中文)四、绿色信用|穆迪推出ESG Score Predictor穆迪近日宣布,正式向市场推出一款“同类首创”的ESG 预测评分工具ESG Score Predictor,可实时生成全球数百万上市或非上市中小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 预测评分。ESG Score Predictor由穆迪成熟的大型企业 ESG 评分方法论模型演化而来,可以为金融机构客户在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场景下提供基本的定量数据,或帮助企业客户监控其全球供应链中的ESG 风险。从市场实践来说,可比较的、标准化的指标对评估企业的 ESG 风险敞口至关重要。披露信息的欠缺一直以来都影响着数据质量和覆盖面,尤其是在中小企业领域。ESG Score Predictor利用先进的模型及算法,可以基于地理位置、行业、企业规模等几个指标输入项,为任何指定公司输出56 个 ESG 分数和子分数。资料来源:五、信用评分|FICO在美国信用评分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2021年6月22日,金融市场研究机构Autonomous Research分析师Caroline Conway在英国金融时报(FT)撰文称,解决美国消费者授信不平等问题的压力日渐增长,迫切需要打破FICO评分系统在抵押贷款授信评级领域的长期垄断。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三个方向的解决方案,包括多家征信机构寻求替代的数据和评分模型、大型银行共享数据的试点计划、成立合资企业,成为FICO的直接竞争对手。根据华尔街日报(WSJ)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大型贷方正在远离 FICO。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 和 Synchrony Financial 不会将其分数用于大多数消费贷款决策。 在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的一些审批决策中,FICO信用评分正在成为一个较小的因素。与此同时,一个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正在鼓励银行不再强调信用评分,以扩大获得负担得起的信贷的机会。住房金融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正在考虑允许贷方在评估抵押贷款申请人时使用其他分数。这种转变有几个原因。许多贷方机构和个人征信机构,可以利用更多的替代数据,自己开发信用评分。FICO对于消费者覆盖度不足,对于消费者借贷历史很少或缺失情况下失效,也引起了监管机构担心。这种情况在中国更加常见。专家评论:其实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FICO在信用评分领域的垄断地位一直都受到挑战,和三大征信机构近年来利益冲突不断。疫情对征信体系冲击也带来了对FICO评分新的挑战,第一期的《全球信用科技动态》也有相关介绍,美联储、和大型信贷机构(包括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内)都在探索新的信用评分模式。资料来源:(中文翻译)六、机构动态|全球典型信用科技公司FICO的2020年报摘要费埃哲(FICO)公司基于这样一个愿景“数据的智能使用可以改善商业决策”,于1956年创立,其业务涉及120个国家。主要给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例如北美的大多数领先的银行和信用卡发卡机构,以及保险公司、零售商、电信供应商、汽车公司、制药公司、医疗保健组织、公共机构和其他行业的组织都依赖FICO的解决方案。FICO在线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使人们能够访问和了解他们的FICO®评分,这是美国消费信贷风险的标准衡量,使他们能够管理自己的财务健康状况。2020年的收入为:12.9亿美元,比2019财年增长了12%。其信用评分业务的收入较2019财年增长了25%,与2018财年至2019财年的同比增长相当。在 2020年,FICO通过与 Experian、TransUnion 和 Equifax 合作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32%。专为消费者服务的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特别是在下半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值得信赖的FICO品牌来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个人财务健康状况。在2020财政年度,推出了最新的分数创新——FICO®Resilence Index(弹性指数)。这种分析产品使金融机构能够衡量美国消费者对未来经济低迷的敏感度。它为一系列使用案例提供了FICO®Score的一个简单而强大的补充,我们已经看到整个贷款部门对该产品的浓厚兴趣。在2020年10月出售的企业网络安全风险评分业务。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FICO在全球拥有 4,003 名员工。其中1,178 名全职员工在印度办事处工作。其主要的业务包括:预测建模 (Predictive Modeling )、决策分析和优化 (Decisio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交易分析 (Transaction Profiling )、客户数据集成 (Customer Data Integration)、决策管理软件 (Decision Management Software)、客户参与 (Customer Engagement)网络分析 (Network Analytics)、身份和认证(Identity and Authentication)
专家评论:费埃哲(FICO)公司已经有65年的历史了,2020年度的收入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涨,反映了信贷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对信用科技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其中转为消费者服务的业务增长更快,说明了疫情期间消费者更加关注自己的金融财务的健康状况。FICO公司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员工在印度,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FICO还在2020年专门推出FICO®Resilence Index(弹性指数)用于新冠疫情下对于消费者的信用评估。虽然FICO信用评分的垄断地位在收到威胁,但是其在北美信用评估的地位尚未动摇。国内虽然有至少上百家开展个人信用评估业务的公司,但是尚无形成类似于FICO这样的品牌和市场主导力量。资料来源:(更多信息)七、机构动态|韩国最大征信机构NICE获得MyData特许经营牌照韩国金融委员会于7月21日,通过了NICE评价、KYOBO人寿等5家公司的MyData许可。NICE集团也成为了韩国首家拿到MyData(本人数据管理,参见第一期关于My Data的简介和本期介绍的相关研究报告)许可的征信公司。金融委员会计划陆续对申请MyData许可的企业,依次迅速进行审查,并每月继续接受新企业的MyData许可的申请。今年3月份,韩国最大的征信集团——NICE公布了自己2020年一整年的年报。财务报表也显示NICE集团的发展,以其最大子公司(NICE评价)为例:其营业利润率从2017年的11.8,增长为2020年的14.1%。NICE是全球唯一的业务领域涵盖个人征信、企业征信、支付、信用评级,风险管理、催收等领域的多元化金融集团。NICE共有6000多名职工、40多个子公司,在竞争激烈的韩国市场上击败FICO、益博睿、标普和穆迪等跨国信用巨头,成为垄断的金融基础设施集团。最近几年,NICE也与时俱进,开始布局大数据子公司(Gini Data),P2P平台公司NICE abc,信用教育等新型领域。专家评论:从年报可以看出,面对最近几年疫情、MyData的兴起等复杂环境,韩国的NICE集团却在动荡的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应验了征信行业的“越是危机、机会越多”的特点。疫情给韩国的经济带来重创,导致更多的企业和个人需要靠贷款度过难关,而政府也积极推出了各种低息贷款,这些都给NICE带来更多业务。而随着韩国数据三法的通过,以及MyData行业的兴起,使在征信领域处于垄断地位的NICE集团成为了最大受益者,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就在本月(7月),NICE正式拿到了韩国的MyData许可,不仅可以直接通过MyData行业盈利,而且还可以通过给MyData运营商提供数据实现盈利。资料来源:注: 关于《全球信用科技动态》详细内容专业交流,请联系:.cn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是为了促进产、学、研联动,加强信用管理领域的研究交流合作而成立的非营利性专业研究机构。专委会汇集了国内外一流的信用管理相关专家和国际知名信用服务机构,第一批60名专家委员中超过三分之二具有博士学位,超过一半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目前还在逐步吸纳国内外信用管理专家和知名机构入会。专委会设以下专业小组:商业信用小组、资本市场信用风险小组、个人(小微企业)征信小组、信用风险量化分析小组、大数据与金融科技小组、信用法律小组、社会信用小组和海外征信小组。全联并购公会是由全国工商联批准成立、民政部登记注册的行业商会,行政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全联并购公会是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的行业商会。金融科技理论与应用研究小组“金融科技理论与应用研究小组”孵化于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由多位金融科技领域年轻专家组成,于2018年启动金融科技知识图谱公益研究项目。其英文名为:Research Group of Fintech Glossary and Illustration(RGFGI)。目前已经推出由Visa公司和金融安全联盟赞助,中信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的《金融科技知识图谱》。零壹智库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如需引用本系统提供的数据应当注明数据来源 “01F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