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打造国家种业创新高地
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于家务乡,2011年成立,先后被科技部、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基地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总面积5万亩,规划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一期已完成建设8.2万平方米,拥有3万亩育种展示基地、千亩新品种展示基地,已集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等4家高校院所,以及先正达集团、法国利马格兰、北京京研益农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中关村”,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做出“北京贡献”。
现代种业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园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12家国内农业顶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农业科技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培育孵化了神舟绿鹏、供给互联等10余家科技型企业。相继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青年英才创新基地,引进硕士以上人才近200人,博士以上人才80人。一批专家、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在园区创新创业,开展种业科研、中试示范、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创客空间、交易结算等业务。
多项“卡脖子”技术取得突破。先后育成系列玉米新品种100余个,累计推广超过3亿亩,其中京科968超过1亿亩,京农科728超过2000万亩。系列蔬菜新品种年推广1000万亩以上,为国家蔬菜种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京秋3号在秋白菜品种中保持领先地位,京春娃、京葫36实现了国内对春白菜、温室西葫芦品种的突破,京欣、华欣、京美系列品种支撑了北方保护地西瓜2次品种更新。运用航天搭载和分子技术选育出系列专用大豆、鲜食番茄和高产优质辣椒品种100余个。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发现和利用了一批光敏型BS系列小麦不育系,育成一批杂交小麦新品种。
园区聚焦种业共性技术需求,搭建了先进的种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平台汇集全球先进的大型分子检测仪器设备500多台(套),于2021年顺利获得CASL国家资质认证,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取得CASL资质的第三方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并于2022年通过转基因检测扩项。平台组建了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检测人才团队,为育种企业在常规分子检测、芯片检测、基因测序、技术研发及玉米DH系育种等领域,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检验方案和成套检测服务,每年为400余家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检测数据点1000万个以上。
园区不断完善公共配套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好地育种、展示等服务,让科研人员有更多时间搞科研。建设高标准的北方育种展示基地3万亩,为入驻企业提供独立封闭的育种研发与展示单元,以及农机作业、植保作业、水肥管理、土壤改良、绿色防控、销售对接、废弃物处理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千亩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推介基地,常年举办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北京现代种业博览会、京津冀番茄&黄瓜擂台赛、鲜食玉米节、玉米种子及全产业链大会和各类优质农产品展销活动,每年展示5000个以上作物新品种,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300个左右,加速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
2021年10月,园区8.2万平方米标志性建筑——国际种业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包含1.8万平方米总部基地孵化空间、9000平方米研发中心、2500平方米双创公共服务平台、2万平米培训中心,1.2万平米的人才公寓也即将启动,为入驻单位提供办公、科研、检验检测、会议展览等综合性服务,满足园区职住一体的需求。
园区通过种业引领做精做强精品蔬菜、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不断加强优势农作物品种展示与推广,培育优质种苗,发展“一村一品”,进一步增强种业对周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2022年园区向周边地区供应优质蔬菜种苗5000万余株,供应精品蔬菜6万余吨,打造了由种子到农产品的全链式供应体系。
以种业为基础,探索发展科技、文化品牌理念支撑的生物育种科技服务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种业会展经济等产业新业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商业化育种学校等新型农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种业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三金”联农模式、“订单农业”模式、“村企合作”模式,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022年,园区获得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育种加速器、种业双创服务平台等软硬件设施,全面提升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承载能力,全力打造国家种业创新高地。